张涛弟子郭斌在演唱中。(记者尚洪涛摄)
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秦腔艺术璀璨生辉,更是融入西安人血脉的“精神DNA”。为助力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和事业发展,推进百年三意社秦腔艺术风格更好地继承发扬、创新发展,11月18日,具有近130年办社历史的西演·西安三意社在古城举行了“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揭牌暨秦腔苏(育民)派艺术传承人张涛收徒仪式。
这场以艺坛接力,带动薪火相传的活动,得到秦腔乃至全国戏曲艺术界的高度关注。
守护“老字号”根基与火种
创新探索新时代秦腔发展路径
三意社原名“长庆班”,演出活动始于1895年,创始人苏长泰。百余年来先后创排演出了《火焰驹》《周仁回府》《金沙滩》《赵氏孤儿》《狸猫换太子》《打柴劝弟》《玉堂春》等优秀经典剧目。涌现出苏哲民、苏育民、王辅生、肖玉玲等著名秦腔大家,声震西北乃至全国。
在“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老一辈秦腔艺术家王福鸿、李月娥、周晓莉、郭宏继、张锁前、王金波受邀上台,西安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为六位老艺术家颁发了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艺术顾问聘书。
“老艺术家是我们的宝藏,2019年,三意社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肩负着秦腔的传承与发展责任。如何在守护好‘老字号’的根基与火种上,更系统地创新探索新时代秦腔发展路径,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西演·西安三意社社长侯红琴表示。此次百年剧社根据《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西安市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的指示精神,成立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旨在挖掘研究三意社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秦腔艺术文化。
以研究保护、传承发展三意社秦腔艺术为核心,立足三意社的流派艺术、表演特色、音乐风格等方向,对三意社秦腔艺术进行系统研究、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通过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为“老字号”的秦腔剧社守好“艺术火种”。通过搭建平台,融入对新时代秦腔艺术市场探索、创新发展的深入思考。
记者了解到,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由三意社社长侯红琴亲自“挂帅”中心主任,三意社总经理助理刘戈兵、总经理助理张崇学担任副主任。中心下设的秦腔苏(育民)派工作室、肖(玉玲)派工作室和秦腔音乐传承工作室,也于11月18日同期成立。“下一步,我们还将陆续成立李正华老旦艺术传承工作室、王辅生丑角艺术传承工作室、李爱琴生角艺术传承工作室、李买刚花脸艺术传承工作室,来继承、传承秦腔流派和行当,为弘扬秦腔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侯红琴说。
秦腔苏派队伍再“壮大”
名家张涛喜收新徒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腔艺术得以悠远流传无法离开“师徒相授”的传承。“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揭牌后,三意社举办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秦腔苏派艺术传承人张涛收徒仪式。
仪式上,周智鹏、李少锋、郭斌、刘卓琳四位专业演员及李军长、姜红强、刘扬三位非专业演员怀着激动的心情,郑重向引荐老师侯红琴、保荐老师王战毅及恩师张涛行拜师礼仪。弟子们表示,将以张涛老师为榜样,积极投身于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探索与创新,为秦腔的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老师的培养跟期望。
张涛,国家一级演员,秦腔“苏(育民)派”艺术传承人,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第二十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获得者。他的声音高亢、亮丽、圆润;唱腔注重韵味,悦耳动听;念白字正腔圆,顿挫分明;表演身段稳健、飘洒、优雅、大方,继承了秦腔表演艺术家“苏派”艺术创始人苏育民先生的演唱和表演风格。
收徒仪式上,张涛表示,秦腔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使命在肩,我会将自己一生积累的技、艺传授给弟子们,让他们尽快成为崇德、尚艺、爱国、为民的秦腔艺术接班人!” (记者孙欢)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