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问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红色的记忆】红色基因成为文艺的根脉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1-07-07 08:57 阅读量: 字号:

  延安文艺纪念馆。记者师念摄

  当我们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的时候,会清晰地看到,文化建设是党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里,成长起来的一大批文艺家、思想家,成为中国文化建设和文艺发展的领军人,他们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且由他们培养的后辈们,将延安时期形成的文化思想与文艺路线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并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出新的果实。

  文艺要扎根人民

  1930年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党领导文艺运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了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成立文化组织机构,群众性的文艺运动以及体现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一大批文艺作品在这一时期集中出现。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一个是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另一个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柏峰介绍:“文艺为人民服务,要求文艺工作者一方面自觉做到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在生活中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获取大量的文艺素材和生活资源。另一方面要求文艺工作者实现审美情感的转化,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形式的艺术作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文艺要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研究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从而艺术表现出时代和社会前进的精神风貌。”

  6月29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再现红色经典剧目《十二把镰刀》。记者师念摄

  红色经典的诞生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沸腾的革命斗争中,也深入到乡村生活。文艺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从作品主题和题材方面来说,延安时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的描绘在文艺创作中占据了优势,这种描绘渗透着作者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革命感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崭新的生活风貌。

  柏峰介绍说:“孙犁创作于1945年春天的小说《荷花淀》,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在主题和题材上与他们前些年的小说迥然不同。”

  我国最早的一批红色文艺经典也是在延安时期诞生。

  歌曲《东方红》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黄河大合唱》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歌剧《白毛女》通过艺术形象说明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诗歌《王贵与李香香》采用信天游的形式,给我国新诗运动打开了新局面;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反映了全国各地抗日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的情景。

  延安时期秧歌在专业的和业余的文艺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下,经过改造、提高,从初级形式发展成生动、活泼、新鲜的小歌剧。每当《兄妹开荒》《牛永贵负伤》《一朵红花》演出时,锣鼓一响,人们都从窑洞里拥出来,冲下山坡,围满广场。

  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边区的新闻事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迅速发展和提高。据李震介绍:“当时在边区出版发行的报纸约百种,除了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还有《边区群众报》《救亡报》《关中报》等。杂志有《解放》《共产党人》等60多种,文艺期刊有《文艺突击》《大众习作》《草叶》《谷雨》等。这些刊物对于传播新文化、新知识,提高人民的文化和思想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展示的石鲁的《转战陕北》。记者师念翻拍

  中国美术走向辉煌

  抗日战争时期,在全国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与红色文艺思想的指引下,大批杰出的美术人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人才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鲁迅艺术学院登上历史舞台。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文艺青年用他们的青春岁月和满腔赤诚,在延河畔唱响了民族救亡之歌,投身到爱国救亡的宣传中去,服务抗战,唤起民众,播撒革命文艺的火种,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介绍:“江丰、古元、胡一川、力群、张仃等美术家以远见卓识的艺术理念和实践为新中国美术奠定了理论基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服务、为抗日战争服务成为他们的创作方向。他们在描绘工农兵形象和表现伟大革命斗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开辟出美术要沿大众化、民族化、革命化发展的路线。”

  延安时期,为人民而艺术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文艺和国家兴亡、民族复兴紧密结合,中国美术得到了发展与变革,也为中国现当代美术体系的建构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艺术为人民的伟大理念也推进中国美术不断走向辉煌。

  回顾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转战陕北》《东渡》《毛泽东与牧羊人》《重建家园》等一批红色题材经典美术作品,为历史留下丰厚的视觉形象、精神印记,为人们领略家国之魂、信仰之美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入口。

  总之,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戏剧创作以及绘画创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文艺界满眼璀璨,一片盎然。

  正如柏峰所说:“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创作的指引,有两条基本的经验。一条是深入生活、坚持从生活到艺术的创作道路,一条是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两条基本经验,对陕西的当代文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魏钢焰等作家是这样,石鲁、赵望云等长安画派的画家是这样,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作家同样是这样。目前,这个影响依然余绪不绝……”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全体代表合影。记者师念翻拍

  记者手记

  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力量

  师念

  总有一些时刻,让人想起来就热血沸腾。

  在举国上下翘首以盼中,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如期而至。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成就了昭如日月的伟业,谱写了震古烁今的史诗,迎来了民族复兴光焰万丈的日出。

  79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引起了文艺事业上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7月3日,读者在陕西省图书馆翻阅柳青的《创业史》。记者师念摄

  首先是精英荟萃的文化人群体。一大批活跃在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的艺术家纷纷来到延安。如文艺理论家周扬、诗人柯仲平、作家周立波、音乐家冼星海、美术家江丰等。另外,边区还培养了如贺敬之、柳青、孙犁等一批新的文艺家。

  其次是延安时期的文艺创作有着多姿多彩的新题材。戏剧秧歌、诗词诗歌、小说散文、歌曲曲艺、木刻漫画等,以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和生产生活为主题,题材十分广泛。新秧歌《十二把镰刀》《兄妹开荒》,塑造了陕甘宁边区民众追求进步的新形象;被誉为新秦腔“三部曲”的《血泪仇》《一家人》《穷人恨》,反映了走向光明的边区人民保卫胜利的果实、迎接全国解放的新生活。

  另一方面,延安时期文艺活动有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从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呈现的作品样式和风格看,总体表现为别开生面的戏剧秧歌、风貌一新的诗词诗歌、充满生机的小说散文、层出不穷的文化期刊。

  延安时期的文艺创作,无一不是扎根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在当时发挥了凝聚民心、鼓舞士气的革命力量。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相信延安时期的红色经典,将启迪今天的文艺家们创作出新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记者师念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我要留言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王嘉,修改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