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温暖的回响 | 延川县梁家河村:日子越来越红火,村子越来越美丽

来源:群众新闻 时间:2023-04-02 10:53 阅读量: 字号:

  开栏语

  殷殷嘱托,深情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陕考察,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实情、听民声、问冷暖、看变化、谋发展,彰显着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映照着百年大党的不变初心。遵循指引奋进新征程,牢记嘱托谱写新篇章。为进一步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殷切期望和对三秦儿女的深情关怀,陕西日报今起开设“温暖的回响”栏目,集中展示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科学指引下,三秦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反映三秦儿女牢记嘱托、苦干实干的奋斗历程。今日陕西日报推出首篇报道《延川县梁家河村:日子越来越红火,村子越来越美丽》。

  总书记,我想对您说

  梁家河村老支书石春阳

  “这几年村子变化特别大,路更宽了,大棚和厂房建起来了,苹果产业发展到近千亩,居住环境变好了,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产业发展起来后,不少年轻人也回到村里创业就业。大家都说,待在村里感觉很踏实。请总书记放心,我们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陕西日报记者陈宏江整理)

  春风送暖,黄土高原的春天正从山梁沟峁间醒来。

  深藏在山坳里的梁家河,也“动”起来了。淤地坝上、苹果树旁、温室大棚里,处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梁家河劳动生活了7年,带领村民谋发展。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峁一梁都饱含深情、常常牵挂,曾复信鼓励梁家河的乡亲们:“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

  勤劳朴实的梁家河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与时俱进、苦干实干,走出了致富路子,建起了美丽村子,过上了红火日子。2022年,梁家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70元。梁家河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梁家河村苹果种植面积已达981亩,果园配套滴灌系统、灭虫灯、防雹网等现代化设施。图为航拍的苹果园。记者陈宏江摄

  农民挑起“金扁担”

  3月15日,记者沿着梁家河村宽阔的产业道路驱车而上,目之所及,一簇簇盛开的山桃花点缀山间,春色宜人。

  8年前的早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沿着这条盘山路,特意去看山梁高处的苹果园,嘱托大家,“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果园要实现丰产丰收,春季管理很关键。

  剪枝、清园、刮腐烂……村民王军民正干得热火朝天。精细化管理让他家果园连年大丰收。

  梁家河村果农们正在进行春季果园管理。记者陈宏江摄

  梁家河人用心抓苹果产业,种植面积已达981亩。果园配套滴灌系统、灭虫灯、防雹网等现代化设施,部分果园还用上了虫情测报仪和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科技助力,智慧种果,果农挑上“金扁担”。

  当年插队时,习近平问乡亲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乡们努力想了又想,期盼“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时隔多年,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为增加农田面积,习近平曾带领乡亲们在梁家河修筑淤地坝。“知青淤地坝”至今仍是梁家河最肥沃的一方良田。3月16日,记者看到,在淤地坝上,村民正在忙碌地铺设排水管道、安装喷灌系统,大做高质量“文章”。

  “我们着力加强耕地保护,去年清理荒废苗木,恢复耕地210亩,粮食产量增加17.3万公斤。”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说。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梁家河人做到了。

  “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增收渠道。”2011年5月2日,习近平复信石春阳、巩保雄,尤其关心产业发展情况。

  特色产业发展成效如何?

  3月15日,记者来到梁家河村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基地,看到种植大户高虎正往农家肥里加入鸡蛋壳、碎玉米秸秆等。“这样肥料里腐殖质含量更高,有利于葡萄生长。”高虎说。

  3月15日,在梁家河村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基地,村民高虎正在打掐葡萄枝叶。记者陈宏江摄

  高虎种了4年葡萄。他种的葡萄品质好,虽然40元一公斤,大家也抢着买。1座大棚去年收入3万多元。

  秘诀是啥?

  “发酵液是关键。将豆浆、啤酒、红糖水、胡萝卜粒等倒入空桶,在棚内高温发酵形成营养液,通过滴灌追施或喷施在叶面。”高虎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仅会提高葡萄含糖量,还能让单果重量增加、果实更有光泽。”

  “你咋知道这些专业知识?”记者问。高虎晃晃手机说:“全靠它,它就是我的‘老师’。”

  手机成了“新农具”。农闲时,62岁的高虎总是抱着手机看农业教学短视频,钻研葡萄种植技术。种出的葡萄受欢迎,他的心劲儿更大了,去年又种了一棚新品种葡萄。

  妻子常年患病,家门口的产业让高虎能顾得上家。他说:“大棚产业就是最好的产业。做什么就在什么上用劲儿,就要做好。”种植户贺世林深表赞同:“土地不哄人,庄稼人出劳力,没有白出的力。”

  梁家河村大棚产业方兴未艾,25座大棚“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脚踏实地的梁家河人靠着实干苦干加巧干,挑起“金扁担”,迎来幸福生活。

  “四社”焕发新生机

  40多年前,年轻的村支书习近平带领梁家河人开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办起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合称“四社”),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等实际困难。

  “当年沼气是个新事物。习近平总书记敢于创新,讲究方式方法,难题一个一个解决,所有产业都办成了。如今,我们更要创新发展好‘四社’。”梁家河村第一书记惠毅德说。

  3月16日,在梁家河村宽敞明亮的窑洞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衣服,接袖、合缝、压线……一件件崭新的红色工服在灵巧的手中制作完成。

  3月16日,在梁家河村窑洞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衣服。记者陈宏江摄

  窑洞咋能办起服装厂?

  2021年10月,为盘活缝纫社资源,梁家河村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成立延川梁家河丰源服装有限公司,年生产销售服装5万多套,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

  “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起缝纫社的故事,妇女们靠着缝纫手艺拿工分,还能满足村里人日常的需求。”村民吴桂平和30多名工友就近在服装厂上班,工作家庭两不误。

  缝纫社升级为服装厂,铁业社也“走”出新路子。

  在梁家河村史馆外的村道旁,铁业社吸引了不少游客。老铁匠梁玉前笑着告诉记者:“铁制农具以前是稀罕玩意儿,现在造型各异的种花工具和儿童玩具广受游客追捧。我们打制的产品也得跟上时代发展。”

  新路子咋走?借船出海!铁业社“嫁接”到好资源,将与延长石油集团、延川县创新机械制造厂等合作,批量生产石油装备等,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年红火的代销店,如今拓展为综合性加油站。

  在延延高速公路文安驿出口,梁家河村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建设的便民加油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加油机等设备已安装到位,4月底将投入运营。

  磨坊“变身”加工厂。在距离梁家河村口5公里的下驿村,记者看到,延安梁家河农产品加工项目(一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项目占地面积79亩,目前‘三通一平’工作已经完成,厂房建设即将拉开序幕。”梁家河荣民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保林告诉记者。

  依托与大企业的合作项目,梁家河村的“四社”进一步延伸发展,完善的分红机制将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四社”焕发新生机,梁家河村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

  始终端平“一碗水”

  1975年10月6日,离开梁家河村的前一天,习近平对即将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在梁家河村,青年习近平做事公道正派,赢得了村民的心。

  2014年,梁家河村与周边的梁家塔、舍和沟、木瓜山三个村庄合并,梁家河行政村现有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人口1187人,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20万元。

  “蛋糕”做大了,咋分配?一碗水要端平。

  今年1月,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梁家河村在沟口搭建57间小木屋,经营特色小吃,销售农副产品。

  咋分配?老办法,抓阄!

  “老一辈的‘土办法’,传统、朴素却又极其公平。村里的环卫、售票、安保等工作岗位,大都通过此类方式实现公平分配。”巩保雄说。

  相较而言,原梁家河村自然条件好,红色旅游发展早,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村组。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产业发展,不落下一村一户。

  梁家河村党支部带着村民,在舍和沟建大棚,在木瓜山发展养殖业,在梁家塔发展苹果产业……

  在梁家河的山梁上,一排排白色的防雹网将苹果园“网起”,有效阻止了冰雹对苹果的伤害。记者陈宏江摄

  4个自然村都有产业,特色各不相同,前景同样广阔。

  2021年秋季一场罕见的大暴雨,梁家塔局部受灾,硷畔垮塌、道路损毁、山体滑坡……现实给梁家河村敲响警钟:偏远村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一碗水”端平任重道远。

  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厚此薄彼。

  村子的变化,61岁的梁家塔村民吕爱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村道旁建起了高大的护坡,通往果园的产业道路也硬化拓宽了,房前屋后的硷畔重新整修了,围筑起一块块小菜园。”吕爱成笑着说,关键是家家户户用上了环保厕所,干净又卫生。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梁家河村建设项目向薄弱村组倾斜,各村组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有了质的提升。

  “要为人民做实事!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少!”38岁的惠毅德时常感受到“穿越时空的力量”激励着自己前行,激励着梁家河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当年习近平带领社员打出来的知青井,依然造福着梁家河的乡亲们。

  吃水不忘挖井人,乡亲们念着习近平的好,也不忘把他的嘱托化为实际行动,齐心协力建设好村子。

  为更好地发展苹果产业,梁家河村修建了通往山梁上苹果园的产业道路。记者陈宏江摄

  “如今,我们梁家河人干劲满满,日子越来越红火,村子越来越美丽,产业越来越兴旺。总书记知道了肯定很高兴。”梁家河村老支书石春阳笑着说,“盼着总书记再回梁家河,看看如今的好光景。”(记者魏伟陈宏江)

  记者手记|奋斗的姿态幸福的样子

  多次到梁家河采访,每次感受都不同,这次感受尤深。村子的变化、村民幸福的样子,令人欣喜。梁家河村民奋斗的姿态,尤其令人振奋。梁家河的发展变化,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必须脚踏实地干好眼前事。”村民吕爱成铆足劲儿发展苹果产业。他这句朴素的做人做事道理,是梁家河村民集体的写照。

  种植户高虎种植大棚葡萄,收入可观。家有病妻,他却积极乐观,自学种植技术,善于与时俱进,还带着大伙儿一起干。他乐称“能吃苦就能过上好光景”,一言道出了梁家河人奋斗的精神。

  时代在变化,吃苦耐劳的好传统好作风没有忘,也须臾不能或缺。敦厚朴实的梁家河人一如既往,种好一块地,同时,他们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用勤劳的双手搞起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发展旅游业,积极跑项目、谈合作,让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有了新的发展路子。村子虽小,一二三产业俱全,而且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他们脚踏实地过日子,把村子建设得越来越美,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夏日时节,梁家河村山峁上绿意浓浓,生机勃勃。记者陈宏江摄

  梁家河村第一书记惠毅德驻村已经6年。老支书石春阳常给他讲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奋斗故事。他常用“穿越时空的力量”鞭策自己前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身上学习“十八般武艺”,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不懈怠,梁家河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生活。这是奋斗的姿态,更是幸福的样子。

编辑:张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张楠,修改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