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率先突破带动整体工作跃升 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23-01-19 15:31 阅读量:8124 字号:

  秦岭耸立,见证发展足迹;

  时光奔流,诉说日新月异。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西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3月份,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出未来五年“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和2022年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开局之年,破题开篇、成势见效。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4639列,开行数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我市跃升8位,位居全国第12名;西安成为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

  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幸福画卷: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市民实实在在受惠;新增就业16万余人,新增学位10.5万个;蓝天长伴、亲水成趣,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渭融合发展深入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西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思想之新、改革之勇、创新之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以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率先突破带动整体工作跃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千年古都加速裂变释能、发轫远航,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旭东摄)

  裂变释能

  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感觉走投无路时,突然有人向我递来一根救命稻草。”今年43岁的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张彦峰,与秦创原“结缘”,实现了从博导到董事长,从科研工作者到科技创业者的转变。

  2020年,张彦峰和他的团队创新研究的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取得初步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过程并不顺利。就在张彦峰一筹莫展时,春种基金团队找上了门。经过研判、分析,双方达成一致——春种基金出资50万元,占新公司10%的股权。西咸新区全方位孵化服务迅速跟进。一个58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很快批了下来。42天后,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西部云谷孵化落地。

  “企业在创办初期最难的就是融资。春种基金就是帮助科研成果迈出‘下书架、上货架’的第一步。”春种基金负责人王晖告诉记者,作为秦创原春种基金第001号项目,短短几个月,这个曾经的“纸上科研”就从“书架”走向了“货架”,在秦创原上实现了公司化、产品化、商品化“三级跳”。

  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越来越多的“张彦峰”在西安实现梦想,这座千年古都正迸发出崭新的能量:人才力量凝聚、裂变,创新活力涌动、奔流!

  2021年3月,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随即,西安加快构建秦创原“一总两带”总格局,争做秦创原建设的排头兵、样板区和动力源。坚持创新立市、人才强市,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市基本形成秦创原建设“1+N”政策体系,支持建设特色平台142个,建成技术研发平台65个,布局形成“全域秦创原、区区有示范”。西咸新区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正式启用,在全国65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情况综合排名第一。“一院一所一校”模式成功推广,成果转化机制更加顺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西安位列全球第22位;《自然》杂志发布“全球科研城市100强榜单”西安排名位居第29位;全社会研发强度达到5.18%,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过9700家。

  2023年初,好消息再度传来!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彰显了西安在全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西安的核心竞争力。贯彻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发挥本地优势能力,唤醒创新基因动能,掀起创新强劲风潮,西安科技创新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狠抓开发区运行机制优化提升,各开发区坚定不移去行政化,健全完善市场化激励竞争机制,将相关社会事务移交给行政区,轻装上阵奔赴经济建设主战场,集中精力抓好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主责主业……

  狠抓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借力开放赋能,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自贸试验区和空港、陆港等平台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提质增量,营商环境28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度开行量突破4000列,开行数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22年,我们锚定产业强市、开放赋能、贯通融合的路径,紧抓创新、产业、改革等重点工作,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真抓实干,高质量发展展现强大韧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了更大步伐。

  西安加快构建秦创原“一总两带”总格局,争做秦创原建设的排头兵、样板区和动力源。图为秦创原·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郝钟毓摄)

  发轫远航

  实现从量变质变到裂变的跨越发展

  在隆基股份西安切片工厂,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单晶硅片在生产线上通过拉棒、切片、清洗等多道复杂工序后生产而成。作为从西安本土成长起来的光伏产业龙头企业,隆基股份目前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光伏产品制造商及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

  2022年以来,我市倾力打造产业强市,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紧紧围绕“五个提升”主要目标,聚焦聚力“四大任务”,全面实施“六大行动”,82项目标任务强力推进,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3%左右,连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看成效!西安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光伏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加快壮大成势,相关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力,聚沙成塔、串珠成链,以涓涓细流汇聚成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

  看速度!截至2022年11月底,594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56.37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06.86%。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签约4个月后开工建设,83天完成项目配套路网建设,“陕西速度”“西安效率”让企业津津乐道。

  看数据!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我市跃升8位,位居全国第12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即将突破1万家,嫦娥奔月、天问探火、载人深潜、天宫遨游等无不闪耀着西安科技的光芒,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更加坚实。

  一年来,西安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基础配套,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自然资源部批复,为西安未来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西安城市综合能级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渭融合发展深入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从历史看当下——西安厚实产业基础和丰富科教资源等构筑的综合实力,为西安应变局、开新局提供了坚实底气。

  从当下看未来——西安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建设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从量变、质变到裂变的跨越,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新征程上发轫远航。

  西安聚力民生福祉,生活在西安更具质感、更有温度。图为居民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健身。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李欣摄)

  使命担当

  “以人民为中心”回答时代课题

  人间烟火气,最抚百姓心。

  2023年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夜。随着10秒倒计时,一声“启动”,从文昌门至勿幕门,锦绣中华区、欢乐祈福区、盛世长安区、传世非遗区、童梦奇缘区、梦幻时空区6大主题区14个灯组依次点亮,过年的喜庆氛围感马上拉满。

  “2022年收获很多,2023年期待满满!”“走过不平凡的2022年,我希望新的一年团团圆圆、阖家欢乐!”同晚,2023“西安年”春节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大唐不夜城盛大开幕,一拨又一拨市民、游客走上街头,大小餐馆的门口排起了队,商场的霓虹灯点亮了夜色……城市的活力日渐涌动,如同灶台上燃起的火苗,在逐渐升腾的烟火气中,呈现一个热气腾腾的西安。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从狠抓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到狠抓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和应急响应能力提升;从狠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到狠抓乡村振兴促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西安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市民更幸福安康。

  心有所系,则力有所使,必干有所成。

  一年来,西安聚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新增就业16万余人,完成38所学校“民转公”,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16所、新增学位10.5万个,13所三级医院建设加速推进,市第一医院迁建项目和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建成投用,市疾控中心新址等3个项目完成建设,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0个,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23万套,建成美丽村庄76个,群众看得见的实惠、家门口的变化越来越多,生活在西安更具质感、更有温度。

  一年来,一批提颜值、增价值、强品质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快速推进。全市76条次支路全部完工,西安火车站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用,“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6号线二期开通试运营,累计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22603个,推广错时共享停车场100处……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是西安人幸福生活的底气。

  一年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古都魅力更好彰显。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成功举办,话剧《路遥》、电影《柳青》等6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了,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借助电影这个神奇的“时光机”向世界展现一个文明、多彩、诗意、进步的中国,“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实践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北院门、易俗社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一年来,山、水、气等治理取得新进展,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秦岭北麓工程造林4300亩,全市已建成污泥处置项目10个,新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西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擦亮“绿色”这个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务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有力促进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2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0家。4125名干部和人才到乡村一线贡献才智、干事创业,654家企业与769个村签署共建协议,撬动社会资本5.6亿元投向农村,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回望来路,长歌以赋。2022年我们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奋斗的脚步布满来路;

  极目去途,华章待谱。新征程的帷幕已经揭开,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破题之年,西安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明古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市,扛好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既是政治要求、发展要求,也是使命所在、责任所系。

  新的一年,西安将做好“创新顶天立地”“改革破立并举”“开放内外联动”三篇大文章,在稳增长上挑大梁、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先锋、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提能级、在维护安全稳定上扛责任、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走在前。全力推进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锚定产业强市目标,构建更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秦创原“一总两带”发展引领,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让西安的创新顶天立地;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激发全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坚持以改革增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努力绘就美丽中国的西安画卷;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扛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责任,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抢抓战略机遇,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振奋千年古都的精气神,树立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闫珅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王嘉,修改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