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厚植爱国之情是对西迁精神最好的传承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1-11-25 09:51 阅读量: 字号:

  11月5日晚,“传承西迁精神,激扬青春力量”——西迁精神新传人标兵系列微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标兵围绕微论坛主题,通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分享他们对于西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西迁精神教会了我如何去选择自己的路,并给予我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去面对人生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磨难,使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坚定清晰。”李才勇同学说。

  在西迁精神感召下,20岁的李才勇踏上东行列车,把青春年华献给绿色军营。退役后,他牵头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强军先锋队,在一次又一次的躬身实践中不负重托,积极建功。“厚植爱国之情,胸怀强国之志,就是对西迁精神最好的传承。”李才勇说。

  20世纪50年代中期,156个重点项目在内地部署,工业投资的三分之一在西部安排,开发建设大西北形成高潮。随后的10多年时间,一大批来自工业、交通、基建、财贸、文教、卫生、军工等行业的西迁人扎根关中平原、秦巴深处,为西部的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8月10日,上海徐家汇火车站,首批2000余名交大师生背负行囊,与送行的人群道别,满怀豪情登上西迁的第一趟专列,慷慨西行,历时数年的大规模迁校拉开帷幕。

  当时,交通大学7位党委常委中的6位,17位党委委员中的16位带头西迁。西迁人群中,既有享誉学界的老教授,也有初出茅庐的新教师,还有炊事员、理发师等。他们有的把自己上海的洋房捐献给国家,有的辞别年迈的父母。6000余名师生和家属就这样踏上西迁的征程,满怀抱负和热情来到了西安。

  不到两年时间,在一片广阔的麦田里,一所规模宏大的现代化高等学府拔地而起,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交大奇迹”。

  西安交大退休教授马知恩第一批随学校迁到西安,当年弱冠,今已耄耋,回望60多年前的西迁,他多次感慨地说:“作为交大西迁的见证者,我们以青春、热血书写了这段难忘的历史。60多年来,我们坚守在这片黄土地上,我为此感到自豪!”

  老一辈西迁人这种信念与信仰、奋斗与担当,感召着一批批交大人。

  许多交大学子都知道,在当年的交大校园里,流行着一句话:“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微论坛上,简禧彦同学讲述了今年暑假参与十四运会开幕式志愿服务活动的宝贵经历:“当代青年对西迁精神最好的践行就是要在时代发展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奉献、去建功立业。”

  曾在边疆军营锻炼的马强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军营中面对高强度训练和高难度任务,从不轻言放弃的经历。他表示,学成后要投身家乡宁夏的发展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西迁精神。

  60多年来,从改变西部落后面貌到为国家培育近30万名英才,历史的波澜壮阔、西迁的豪情与故事,浓缩成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

  2020年4月22日,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这些照片和实物,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的留言簿上,有一位父亲给女儿留下这样的话:虽然你已经从交大毕业,但西迁精神和交大的校训要牢记始终!当你回到母校看到父亲的留言时,请牢记要做一个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交大西迁博物馆正式开馆近3年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40万人次到这里参观学习,数十万人次通过网上展厅和云直播观看讨论。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我要留言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 石彬,修改 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