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创新创造潜能加速释放——这片“原”上创新活力激情奔涌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21-11-23 10:12 阅读量: 字号:

  

  沣西新城西部云谷一期。

  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模数转换芯片。  

  陕西同力重工生产的各种专用车辆。  

  沣东新城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图片由记者 谢伟 摄)

  退休的他,靠公司股权分红,就可以惬意过好后半生,为何突然创业?

  院士领衔的团队,为何选择到这里创办公司?

  一家只有600多人的民营企业一年创造30亿元产值且在北交所首批上市……

  诸如这些,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在这些故事的发生地,到处涌动着创新的热潮。科技创新正以其巨大力量,擂响高质量发展的激越鼓点,高擎“秦创原”大旗,总窗口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寻找“答案”。

  建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他曾是华为高级技术专家、主任工程师,按华为惯例,年满45岁即可退休。退休后还享股权分红,后半生完全衣食无忧,但在家“赋闲”几年,他却坐不住了。“个别国家在芯片技术上对我国持续打压,作为国人,我得做些有价值的事,为国家作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西安秦玄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陆晓峰说道。

  记者打量眼前的陆晓峰,中等身材,戴着眼镜,说话有逻辑性,富有朝气。单从外表看,很难相信他今年已经50岁。退休后再创业,他身上是有那么一股过人的勇气。而他的履历也着实鲜亮——曾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机所攻读博士学位,获得2002年“亚洲微软学者”称号,先后在中兴通讯、华为供职,华为期间带领信道研究团队获得技术团队金牌奖。

  萌生创业想法,经过一番考量,2020年5月,在“创共体”帮助下,陆晓峰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协同创新港注册成立“秦玄汉”,研发软件定义的传感器芯片及控制器。“这里科技孵化资源立体联动的概念打动了我,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也很有吸引力。”陆晓峰说,他们核心技术团队有6人,除自己,还有3人同样出自华为,是高级技术专家或项目经理。

  “‘秦创原’是个大平台,通过这个纽带,能为公司集聚匹配大量上下游资源,并在高校人才和技术储备方面,给公司发展带来帮助。”陆晓峰说,经过半年多的前期准备,今年年初,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已累计申请23项知识产权,授权10余项,并和西安光机所、中航电测等展开合作。“截至目前,营收500万元,预计明年营收达2000万元。有‘秦创原’的支持,我们有了更大目标——力争2027年进军科创板。”

  沣东新城科统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沣东新城通过载体建设、服务优化、项目招引,打造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已引入建设孵化器19个,拥有各类众创空间5个。依托这些资源优势,高科技产业和高层次人才快速吸引聚集,累计入孵企业608家。今年入孵企业135家,其中114家主导科创产业,94家为高校成果转化企业。

  在秦创原总窗口,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围绕总窗口定位,西咸新区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快聚集创新人才,给人才广阔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创业生态。其间,成立创新促进中心,打造一支26人科技经纪人队伍;“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落户总窗口,与高校和企业探索“高校聘用、企业取薪、政府支持、成果共享”选才用才机制,联合招聘50名“科学家+工程师”、53名高层次人才;在交大探索推出创新成果转化批量授权模式,与西电等高校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同时,总窗口从人才资金奖励、就医就学便利度、人才住房保障、硕博人才补贴等方面,推出系列措施,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副处级以上干部作为工作联络员,提供“一对一”服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创新创业活力迸发,总窗口现已注册创新成果转化企业115家,14家企业纳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

  强载体

  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在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交大、西电等8所高校在考生通道设置“人脸识别智慧考务系统”。考生“刷脸”进场,相较过去人工查验还要逐一测温,该系统兼具人脸识别和自动测温等功能,极大提升入场效率,确保核查考生身份的真实性、有效性,从源头上杜绝替考等现象,同时“刷脸”进场也大大降低因接触的疫情传播风险。

  疫情期间,河南郑州多个社区使用“平安社区人脸识别系统”。人员进入社区,不用手机扫码,“刷脸”就完成测温、健康码查验……

  这些3D人脸识别高科技产品来自同一家企业——陕西西图数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首批入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企业,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二期。

  公司核心团队“来头”不小:首席科学家和发起人是中科院院士徐宗本;创始人为西安交通大学博导李慧斌;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洋是转业军人,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背景和多年部队管理经验,让他在公司经营中游刃有余。刘洋介绍,“西图数联”致力高精度、高防伪、高安全的真3D人脸识别产品及工业视觉解决方案研发,已自主研发多款多模态3D人脸识别产品、软件平台及工业视觉核心算法,与省内外多家客户合作,在智慧矿山、智慧考务、智慧工地、平安社区、煤炭智能装载等场景广泛应用。

  “3D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近红外结构光采集人脸面部的特征点,是目前人脸识别领域最好的生物识别技术。”刘洋说,该项目核心技术积累15年,核心算法曾打破3D人脸识别世界纪录,申请专利20余项、软著10余项,曾获欧盟生物特征识别学术与工业奖、大姿态3D人脸检索国际竞赛冠军、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决赛冠军。

  “政策上扶持,金融上助力,这个‘家’选对了!”这是“西图数联”入驻“秦创原”和西部云谷后刘洋的感受。他说,公司先后享受到办公用房减免、人才公寓免租金和资金补贴等政策。为解决前期运营资金难题,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帮助下,他们用软著权作抵押从长安银行拿到700万元贷款。同时,借助秦创原总窗口资源优势,新区、新城还给公司介绍大量客户,多方助力帮公司提升市场曝光度。

  “今年园区已引入30余个重点科技成果项目。项目落地中,我们提供了餐饮、住宿、交通及对接落实陕西‘秦创原政策包’70条、新区支持秦创原建设措施15条等多重服务和保障。”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智卫说,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自主打造的秦创原总窗口科创载体,聚焦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技术四大方向,构建人才培训、研发试验、中试应用、技术交易、孵化办公和创业服务等创新发展的全生态链。目前,一期、二期建成投运,三期陆续投运,四至八期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西咸新区通过梳理空间载体资源、加快科创载体建设,为秦创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速助力——规划科创载体93个(含产业园区、写字楼)2216.85万平方米,年内可交付使用309万平方米。同时,强化载体配套,年底前可实现投用产业园区、写字楼公共交通全覆盖,并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方便企业“拎包入住”“先租后让”。有科创载体这样的“良巢”,秦创原总窗口入驻企业的内生动力被极大激活。

  优环境

  提升区域发展潜力

  一天生产25辆车,单日创收2000万元。600多名员工,人均年创收500多万元!何为“亩均论英雄”?厂区不足200亩,年产值高达30亿元(含税)!这是一家国内首家研发、生产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行业标准制定单位,产品远销越南、马来西亚、刚果(金)等东南亚和非洲国家。

  书写这一商业传奇的正是秦创原总窗口企业——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15日,北交所鸣钟开市,该企业作为首批上市企业开市交易,迎来新的高光时刻。

  记者在同力重工生产车间看到,伴着轰隆声响,焊接、吊装发动机、安装零部件,员工们在各自岗位紧张忙碌。车间外停车场,工程车整齐停放等待装车,车身印着的“TONLY”字样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拿80吨的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来说,国外同吨位全路面矿用车售价两三千万元,而我们只卖80万元。让中国矿山企业不再费尽周折高价买进口车是我们的宗旨。”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杨鹏介绍,同力重工拥有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矿用自卸车、井巷运输设备及非公路特种运输设备四大业务板块。在燃油、燃气驱动产品基础上,企业实现纯电驱动产品批量生产,无人驾驶产品进入矿区测试阶段。

  “自启动上市以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各级各部门积极与同力重工对接,成立工作专班,了解企业需求和困难,帮助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要素、政策等服务保障,为企业顺利上市创造有利条件。”杨鹏说,连日来,新区、新城各级部门多次上门为企业对接秦创原相关政策。依托“秦创原”,他们已和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展开合作,为产品升级研发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沣东新城的新厂区正在建设,年底前全面投产,届时企业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充。”

  据了解,为扶持科创企业上市,秦创原总窗口相继出台《“龙门计划”暨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实施方案》《企业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机制工作规则》等,从上市后备企业的遴选挖掘、孵化培育、融资对接、跟踪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揽子”定向服务。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围绕秦创原总窗口定位,依托“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发布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宜业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建设15条政策,打通省、市、区三级政策兑现渠道,45个项目申报奖补1.01亿元,兑现3556万元。同时,强化金融支撑,设立总规模26.07亿元的9支直投基金,联合陕投设立20亿元科创母基金,联合长安银行等发行36款科技金融产品,为23家企业投放贷款1.2亿元。持续做优科创服务,引进专业服务机构48家,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已入驻30多家机构。

  创新创业持续升温,高校科研院所、国企、行业龙头、创投机构纷纷涌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落地,这片“原”上创新活力奔涌——截至10月底,秦创原总窗口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327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97家、同比增长96%,181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71亿元,是2020年全年的1.1倍。(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于忠虎吕聪采写)

  记者手记

  “原”上处处绽放创新光彩

  水美则鱼肥,连日来,通过在秦创原总窗口的走访,与科研人员、创业者、企业代表等的交流,我们欣喜看到,这里,每一个创新基因都在释放活力,这片“沃土”处处绽放着创新的光彩。

  现在,总窗口已然成为创新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从华为退休高级技术专家年近半百再创业,为解“芯之痛”;到院士领衔,超强团队研发真3D人脸识别产品;再到一个600多人的企业,坚持科研攻关、绿色发展,只为中国矿山企业不再“受制于人”……新一代科技人才不只有满腹学问,还有科技报国、为家乡发展贡献一切才智的满腔赤诚。

  这一切得益于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各类科创要素的集聚以及政策服务体系的完善。有了“秦创原”这个“大舞台”,才有了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的“如鱼得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科技创新给城市发展注入不竭活力,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遐想。随着“秦创原”建设的加快,西安正在“科技创新”的新赛道跑出新的加速度,高质量发展有这样的最强引擎,令人欣喜! (记者吕聪)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我要留言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 石彬,修改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