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问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 “红色驿站”的峥嵘岁月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1-02-12 09:59 字号:

  红色故事会

  “红色驿站”的峥嵘岁月

  ——探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七贤庄一号院外景。

  七贤庄一号院院内景象。

  西安古城墙内北新街中段有一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群——七贤庄,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中,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就在这座庭院里执行着统战工作、救亡运动、运送物资等重要任务。同时,这里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无数爱国青年、抗日志士北上延安的中转站,被誉为“红色桥梁”“红色驿站”。

  历史的硝烟在时光中散尽,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那段革命历史,跨越时间,依然闪耀着永不磨灭的红色光芒。

  统一战线抗日御侮

  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所在的七贤庄,白墙青瓦,错落有致。七贤庄的一号院是一座仿古式四合院,结构严谨,幽静雅致。它是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主要工作地点。

  1936年,党中央为了将从全国各地采购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秘密运往陕北,解决红军缺衣少药的问题,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刘鼎租赁了七贤庄一号院。那时,七贤庄一号院就在德国牙科博士温奇·冯海伯牙科诊所的掩护下,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座秘密交通站。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秘密交通站转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也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成为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

  办事处成立后,林伯渠、董必武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驻陕代表。宣侠父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参议,在办事处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如今,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千秋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的展厅里,仍然陈列着一件属于宣侠父的西装。

  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宣侠父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因反对蒋介石的独断专行,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军校。1929年后,宣侠父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高级参议,从事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统战工作,因工作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忌恨,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

  七贤庄一号院里还有一间地下室,曾经是警卫班战士的住所。地下室的地面下放置着一部发电机和一个秘密电台。当年,革命先辈们就是通过这个大功率秘密电台,把接收到的关于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部分东南亚地区,使更多人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是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而战的抗日武装,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坚强堡垒“红色桥梁”

  七贤庄一号院院子虽小,却功能齐备。据讲解员介绍,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成立后,组织非常健全,设有统战科、交通发行科、总务科、秘书科,还有机要科、办公室、电台与经理科,并下设了汽车队、仓库、招待所等,工作人员超过300人。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不仅是革命先辈们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据点,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领取、采买、转运物资,组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红色驿站”“红色桥梁”。

  在七贤庄一号院的后半部,有一间属于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的住室。白求恩大夫的住室里陈设简单,一张床、一套桌椅、一个洗脸架,别无他物。

  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光未然、艾青、塞克、康濯、艾思奇、杨汉秀、华君武、胡绩伟、宋平、林枫、茅盾、梁漱溟、马可、贺敬之、陈慕华等人就是从这里开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

  现在的七贤庄四号院,还有一间展示美国新闻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生平的展厅。她的丈夫埃德加·斯诺和她,在旅华期间,分别创作了《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不同侧面全面而真实地报道了西北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的抗日斗争场景,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宣传报道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精神不朽烽火峥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办事处奉命撤回延安。”讲解员指着办公室指向22时的钟表介绍,这是1946年9月10日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撤离的时刻。

  从1936年到1946年,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走过了10年的光辉历程。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彭德怀、李克农、林伯渠、董必武、陈赓、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留下了工作、战斗的足迹。

  “1938年8月,朱德总司令曾在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小住10日。他在一号院作了一场关于一年来抗战形势的报告。讲到激动处,他将上衣敞开了怀。这张照片至今还在纪念馆的展馆中保留着。”讲解员介绍。

  在纪念馆的陈列室,陈列有当年的相机、毛毯、书刊、烈士手稿等革命文物,见证了岁月,见证了辉煌。每一个物件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七贤庄一号院内还有一间“救亡室”。名称独特,引人警醒。房间里悬挂着26面国旗。1940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此教唱过《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在艰苦的抗战背景下,英雄的革命先辈在这里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催人奋进。

  岁月难忘,精神不朽。1979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视察西安,特地到此,并留下一首七言绝句: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记者陆晟)

  红色档案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1936年—1946年间,中共中央在这里先后设立了秘密交通站、红军联络处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处革命旧址,于1959年在此建立纪念馆。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现对外开放有七贤庄一号院旧址原状复原陈列、三号院统战科旧址复原陈列及“千秋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西安历史展”“永远的丰碑——全国八路军办事处史实展”“共同的记忆——公益救护队”等专题陈列。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建馆至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已接待国内外观众约1000万人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陆晟)

  访谈与点评

  不忘初心使命传递革命力量

  ——访新城区委组织部党史研究室干部赵潇

  2月7日,新城区委组织部党史研究室干部赵潇讲述革命故事。

  在新时代,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如何转化成为党员干部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的?2月7日,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西安市新城区委组织部党史研究室干部赵潇。

  赵潇表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铭记着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现在,人们能通过参观很直观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汲取革命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思想之基、传承意志之本、升华思想之源。历经沧桑的文献资料和革命先辈们用过的物品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是浓缩着革命先辈意志、情感的文化象征,展现出先辈们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精神。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唯有缅怀过去,方能珍视当下。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对于当今开展党员干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赵潇说,“在追赶超越的道路上,我们更应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努力工作,敢于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记者陆晟)

  采访手记

  铭记光辉历程感悟红色初心

  走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一件件革命文物、一桩桩红色往事、一段段红色记忆,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中。

  彼时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在激流险滩、暗流涌动中奋力周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担负起开展统战工作、推动救亡运动、运送援战物资等重要任务,为延安输送了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抗日志士,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桥梁”“红色驿站”。

  触摸这段革命历程,我们看到了当时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所处的险恶斗争环境,也看到了络绎不绝的革命志士由此奔赴延安的革命热情。这些,无不揭示出我们党一步步走来的艰辛与曲折,也反映出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光辉历史,正是我们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生动缩影,也是无数革命志士艰苦卓绝、殒身不恤奋斗的生动缩影,已凝结成为生生不息的红色记忆、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相较于革命年代,我们今时今日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挑战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红色记忆、红色文化却有着穿越时空的磅礴伟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要有责任和担当,去将红色记忆、红色文化传承好、弘扬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记者陆晟)

  先锋与群众

  “饭大爷”背后的力量

  ——记新城区韩森寨街道新园社区党委书记高静

  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新园社区的老人正在“饭大爷”助老餐厅里用餐。通讯员赵晔华摄

  2月1日,临近春节,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新园社区的“饭大爷”助老餐厅里十分热闹。红烧肉、鱼香肉丝、红烧冬瓜、豆芽炒粉条……在“饭大爷”助老餐厅的今日菜谱上,写有10多种菜品可供老人们选择,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新城区韩森寨街道新园社区党委书记高静也在现场搀扶老人,帮助他们拿取餐具。

  看到“饭大爷”助老餐厅如今的情况,高静很是欣慰。“我们社区在2008年就尝试过让工作人员向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把办公室腾出来,让社区的工作人员兼职做饭。但因为没有专门的场所、人员,养老餐饮服务难以长期进行。”她回忆,“2012年,社区又与附近的联通公司职工食堂合作。但职工食堂的饭菜很难满足老年人低油、低盐的餐饮需求。吃着吃着,在这里用餐的老人越来越少。”

  从那以后,高静一有空就琢磨,怎么样为新园社区的老人们办好助老餐厅。几年间,新园社区进行了好几次开办助老餐厅的尝试,却因为种种因素限制,都没能继续下去。“高书记,咱之前的助老餐厅啥时候继续办呀?”新园社区老人的话一直萦绕在高静心头。

  事情在2018年有了转机。新城区普天小学打算与新园社区合办食堂,需要新园社区协调人员。高静听说后,觉得这是一个办好助老餐厅的机会。但专业的事总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经过多方联系,高静找到了陕西大洋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立洋。在此之前,李立洋就曾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温暖贴心的照料。身为党员和退役军人的李立洋一直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疫情期间,他还为一线的社区工作者送去了许多馒头和花卷。

  李立洋同高静讲了自己关于居家养老的看法,两人一拍即合。2018年11月6日,在高静和李立洋的努力下,馨爱助老餐厅成立,并在2019年改名为“饭大爷”助老餐厅。

  为了让老年人能享受到优惠的饭菜,又能让助老餐厅不亏损持续经营,高静和李立洋想了一个法子。“老年人的开餐时间是上午11点15分,中午12点后来此就餐的大多是附近的上班族,助老餐厅利用这个时间差,可以为不同的人群提供餐饮服务。”高静介绍,“这样一来,老人的优惠和餐厅的经营都得到了保障。其他社区的老人听说了,把户籍转到新园社区,享受优惠餐饮。”

  渐渐地,“饭大爷”助老餐厅的经营模式在新城区多个社区得到推广。一个手捧米饭、头戴厨师帽的大爷形象,出现在了新城区的很多地方。

  “作为西安市里较早建成的老城区,我们这里的老年人口相对较多。一个社区的助老餐厅,一中午卖出两三百份饭菜是常有的事儿。”高静说,“解决好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提高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我们社区工作者的分内之事。”(记者陆晟)

  追赶超越正当时

  商贸强区的精彩蝶变

  ——新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近年来,西安市新城区在辖区内多个街道开设党员政治生活馆,为党性教育提质增效。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陆晟摄

  西安市新城区幸福林带项目建设现场。通讯员赵晔华摄

  “我们西安市新城区专门设立了党员政治生活馆,讲述党史故事,强化党性培养。有时,党员政治生活馆也是帮青年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课堂。在党史故事中,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往事。”2月4日,新城区韩森寨党员政治生活馆讲解员李婷介绍。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市西五路北新街七贤庄。它是一座丰碑,见证了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新城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革命故事与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在这方热土上代代相承。近年来,在红色精神的鼓舞下,作为曾经的商贸强区,新城区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经济发展活跃,社会治理有序,城市生态宜居,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步履铿锵。

  发展活跃绿荫下的经济脉动

  2月3日,在新城区幸福林带项目工地,就地过年的工友收到了春联、防疫药箱、年货等慰问品。工友陈世贵说:“感谢大家让我们在西安过上一个暖心年。我们也会紧抓进度,早日为大家把家门口的幸福林带建设好,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在陈世贵的身后,幸福林带项目正在施工的地下空间令人震撼。“这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也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幸福林带项目负责人介绍,“建成之后,幸福林带不仅是我们新城区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还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引擎。”

  “城市绿洲”是如何成为经济引擎的?答案就藏在幸福林带的地下。长5.85公里,占地面积1134亩的幸福林带地下拥有42万平方米的商业及公共服务配套,包括体育场馆、运动超市、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还有2800余家储备商户蓄势待发。开放之后,幸福林带将对新城区的经济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许许多多像幸福林带这样的重点项目落地,为新城区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活力。“十三五”期间,新城区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31个,完成投资93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5万元以上,地区综合实力得到稳步提升。

  5年来,新城区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3.5%,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小巨人”企业6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超120亿元,获评“陕西省创新型城区”。

  治理有序挎包上的服务承诺

  在西安市新城区,有一群身背“为人民服务”挎包、头戴“志愿服务”小红帽、胸前佩戴党徽、左臂戴着“平安新城”袖标的社区服务人员——“咸东小哥”。在这里,任何致力于社区服务的人员都能成为“咸东小哥”。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1200余名‘咸东小哥’迅速行动,用3天半时间摸排了新城区韩森寨街道4.4万户12万余人的情况,为后期精准化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今1500多名“咸东小哥”活跃在新城区十四运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第一线,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

  “十三五”期间,新城区在城市治理的探索上持续发力,基层治理成效显著,依法行政保障有力,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建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政务热线96100处办各类诉求12.2万余件,群众满意率居全市前列……

  5年来,新城区摸索出一条全新的基层治理路径,全区上下坚持党建引领,秉承“咸东小哥”“铜头铁嘴飞毛腿”的内涵,用“四勤”工作法做到“嘴勤讲政策,眼勤找问题,手勤干在前,脚勤进千家”,以及推行的“服务员+院长”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区868名科级以上机关干部深入院落,深化城市治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

  生态宜居城市里的脉脉温情

  “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好处大家都看得真真切切,生活环境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常温馨,跟改造前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在新城区八府庄小区里经营烟酒生意的吴英兰搬进小区23年了,她说现在小区再也不是以前破破烂烂的样子了,从里到外发生了改变,小区漂亮了,大家心情也敞亮了,确实很幸福。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分校学生家长李涛之前一直在为孩子能不能上好学校发愁。走进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分校时,李涛的忧虑烟消云散。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课桌椅漂亮实用、储物柜每人一个,所有材料均为环保用材;智慧黑板、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录播设备一应俱全……经过改造后,教室的硬件完全出乎李涛在内的学生家长们的预料。

  “十三五”期间,新城区的民生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向小孩子,新城区新建、改扩建学校7所,提升学校60余所,家门口的公办好学校成为老百姓的第一选择;面向青壮年,新增就业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面向老人,新城区全面布局养老服务,8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社会化运营,3246名困难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的幸福愿望。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城区的大街小巷,还有许多“饭大爷”助老餐厅,在满是烟火气的市井巷陌里,为高龄、独居、空巢的老人们送上脉脉温情。

  西安市新城区,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坚守初心、奋力前进,绽放出全新的光彩。(记者陆晟)

  成绩单

  西安市新城区持续推进幸福新城建设,在抢抓机遇中干事创业,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前行,“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活力迸发,综合实力稳步跃升。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二、三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二五”末期的38:62调整为2020年的29: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5万元以上。

  新城区着眼民生,5年来新增就业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新建、改扩建学校7所,提升学校60余所,家门口的公办好学校成为老百姓的第一选择;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家庭医生走进百姓生活,实现健康服务全人口全周期覆盖;养老服务全面布局,8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社会化运营,3246名困难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的幸福愿望。

  “十三五”期间,新城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小巨人”企业60家,获评“陕西省创新型城区”。(记者陆晟)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我要留言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王嘉,修改王嘉